分城选址的核心在于平衡资源获取、战略防御与同盟协作三者的关系。首先需要确保中心地块为6级或以上土地,同时周边需占领11块呈H型连接的土地作为建设基础。资源型选址优先考虑木材、铁矿等关键物资富集区域,如荆州、兖州等历史资源区;战略型选址则需分析地形屏障作用,山地、河流等天然防线能显著提升防御效率;同盟协同型选址应靠近盟友聚集区或交通枢纽,便于快速支援。分城建设需消耗10万木材、铁矿、石料和粮食资源,建成后5小时即可投入使用。
军事价值是分城选址不可忽视的要素。边境地带如并州、幽州适合作为前沿防御据点,其开阔地形利于观察敌情但需配套箭塔等城防设施。水陆要冲如徐州、扬州既能控制航运路线,又能依托水域限制敌军机动。需注意分城与主城形成掎角之势时,间隔距离应保持在部队2小时内可抵达的范围,过近会导致资源重叠浪费,过远则难以相互策应。分城独立拥有部队编制权限,可额外组建3支队伍,这对中后期多线作战至关重要。
铜币产量建筑需优先升至20级,这是后期武将招募和战法研究的核心资源。资源州内部分城建议采用6造币厂+1工坊+3虎帐的建筑配比,最大化铜币与特殊资源产出。屯田高级粮食地能缓解战时粮草压力,但需避免在7级以上资源地密集区建城,否则会因守军强度过高影响日常采集效率。分城仓库容量与主城叠加的特性,使其成为突破资源存储上限的关键。
关隘内侧分城适合作为同盟集结地,但需承担更高频次的攻防压力;偏远角落分城虽安全性较高,但会削弱战略影响力。迁城功能允许72小时冷却期后调整位置,初期可优先发育再向资源州迁移。需特别注意分城被俘后所有功能停摆,因此活跃战区应配置至少两队驻防部队,城墙与城防军等级需随版本进度持续提升。分城科技研发虽独立计算,但部分增益效果能与主城叠加形成质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