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造兵城并非需要特殊技术,但必须掌握基础建造规则与资源分配逻辑。兵城的核心功能是高效训练军队,因此其建筑布局需优先满足军工生产需求。军事区需包含市政厅、围墙、科研中心、参谋部、停机坪、雷达站及10个10级民居与17个军工厂,资源区则以农田为主,搭配少量油田和铁矿。这种配置能最大化兵城的生产效率,同时减少资源运输的依赖。
兵城选址需靠近粮城,以节省运输站占用的空间。距离越近,资源调度越便捷,可避免因运输延迟导致的军工停产。资源区建议保留2-3个油田,其余全部建造农田,确保粮食供应稳定。需兵城不能用于长期养兵,但可维持一队基础部队的日常消耗,即使遭遇掠夺也不会导致兵力流失。这种设计能有效分担粮城的压力。
初期应全力提升市政厅和围墙等级,科技研究同步推进,为后续军工生产奠定基础。军工和民居的升级需紧随市政厅进度,确保人口与生产力匹配。若资源充足,可在几天内完成兵城的基础建设。军事建筑中,雷达站和科研中心不可忽视,前者提供预警能力,后者加速科技研发,两者对兵城的长期运营至关重要。
兵城的防御能力依赖于合理布局与科技支持。围墙等级直接影响城市抗打击能力,而雷达站能提前发现敌方动向。科技方面,陆军技术与侦察技巧需优先研究,以提升部队质量与战场情报获取效率。后期可通过军团城市进一步强化兵城,但需依赖团队协作与资源贡献。兵城建造技术更侧重于规划与执行,而非复杂操作。
需定期检查粮食与石油的储备情况,避免因资源短缺导致生产停滞。若条件允许,可建立多座兵城形成集群,以规模优势弥补单一兵城的局限性。这种策略在后期大规模战争中尤为有效。